助力实现您的创业理想-百蓝鸟创业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企业管理 > 企业运营 > 

一名前员工:BOSS直聘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8-05 11:48:00     浏览:1191    
<p> <img alt="" src="/Public/Upload/image/2017-08-05/2017080511480035892.jpg" /></p><p> 两个月前,李文星通过网络招聘平台BOSS直聘求职后,接到&ldquo;北京科蓝软件系统有限公司&rdquo;(简称&ldquo;科蓝公司&rdquo;)的入职聘用书。5月20日,前往天津入职。随后,李文星频繁失联且对与其联系的同学态度冷淡,期间多次向同学借钱。7月8日晚上,他向家里打电话说了最后一句话,&ldquo;谁打电话要钱,你们都不要给。&rdquo;再无下文。直到他的遗体于7月14日在天津静海区一处池塘被发现。</p><p> 天津市静海分局表示,根据李文星随身携带的笔记等物证,分析认为其极有可能误入组织。BOSS直聘也就此事回应称,已提取保存相关数据,配合警方调查。</p><p> 警方在调查,各方的责任还没有一个认定与结论,但关于天津静海是存在多年的窝点,以及BOSS直聘作为招聘平台该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却已经被广泛讨论。</p><p> 在警方查明真相之前,我们不好妄下结论。昨日,本文作者,也即虎嗅作者向虎嗅透露,他曾经担任过Boss直聘华东市场公关经理,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了解,触及一些真相,于是他熬夜写了这篇文章。</p><p> 同时,虎嗅也问询了BOSS直聘CEO 赵鹏对此事的意见。并把他的最新回复的主要部分贴在了这封信的最末,以供读者了解几方视角。</p><p> 当我从新闻上得知李文星去世的,我的内心充满愧疚与自责。我并非此次事件的当事人,但我作为前Boss直聘华东市场公关经理,今天(虎嗅注:指的是8月2日)看到他在我曾经工作的、本该服务他的平台上因为被虚假指引而丢掉了性命,迫使我冒着得罪老东家的危险、也要从良知的角度向公众说明一些事实与真相,希望能以此能告慰他逝去的生命,让在天之灵得以。</p><p> <strong >BOSS直聘这是一家怎样的公司?</strong></p><p> Boss直聘成立于2014年,老板赵鹏来自于智联招聘,团队成员大部分来自于原百度人才(现百度招聘)和拉勾网。譬如陈文均Michael作为联合创始人是前百度人才的副总裁,诸如华东大区总监钱杰Paul则是原拉勾网华东大区的总经理,因此这首先是一家传统的人才招聘公司,其次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p><p> 由于采用了传统人才招聘平台的分公司制度,使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片区的各地分公司间在内部存在着竞争的关系,而这种竞争首当其冲的表现在了商务端团队的KPI上。</p><p> 大区的市场公关团队和各地的城市经理都需要向大区总监汇报,大区总监向北京总部汇报,而各地的大区总监几乎清一色都是前人才招聘网站的王牌员和商务总监出身,这种机制意味着北京总部遥控指挥着市场公关团队的大方向,但各地区的团队主导了这家公司的实际前进方向,我在职期间对这种商务绑架市场的状况深有体会。</p><p> 在公司成立到2016年上半年期间,BOSS直聘一直保持着非商业化,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里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并不断斩获口碑的黄金时期。但随着2016年下半年,公司进入全面商业化阶段,各种付费工具、付费活动业务的经过全面推广,产品和团队的重心开始转移。</p><p> 所谓传统人才招聘网站,说到底就是一个卖C端客户简历给B端客户的公司。HR不可能一份份的查看投递者的内容,他们是基于4秒钟一张的筛选速度去挑选每张价格不到3块钱的简历包,至少卖简历的做法在拉勾和其他招聘网站目前仍然还是这种模式。Boss直聘虽然不直接卖简历,但仍然可以通过炸弹等一系列付费工具完成排名加权、高亮等广告形式。</p><p> Boss直聘的做法是基于APP端,让人才与老板有机会直接沟通而省略了HR低效且不精准的海选。但让百事缠身的老板有时间去跟应聘者扯淡的企业只能占据全部企业数量80%的A轮前初创型公司,因为这些企业的甚至连HR都没有,剩下20%成长阶段较好的公司则是由HR或主管来完成沟通的任务。随着小企业的发展,老板在有更多的事情后便把沟通把关的职责重新还给了HR,也正是这样的细微变化让人才的沟通成本上涨到了简历时代,这时BOSS直聘仅仅只是一个简历收集的渠道,而非沟通面试的工具。</p><p> 因此,BOSS直聘并非伪命题,但其核心产品逻辑仅适用于占据各行业绝大多数的小公司,如同饿了么的主要B端客户都是面向客单价30元内的餐饮外卖小店一样。</p><p> <strong >为什么文星会遇到公司?</strong></p><p> 在招聘行业每年有两个旺季,一个是春节过后,另一个则是5-6月的毕业季。文星投简历的时期正是各大招聘网站一年中业务最繁忙的节点,占平台年度收入的4成都会在这个节点通过付费工具完成。</p><p> Boss直聘由于各地区是由商务主导,大区的团队规模控制在50人内,而城市团队则压缩在15个人内,且绝大部分都是。</p><p> 那么,企业资质是如何审核的?</p><p> 第一道审核来自于企业自主的登记。此阶段由北京总部仅负责收集,因为总部没有甄别全国如此多的城市中如此庞大的企业资质登记的处理能力。</p><p> 第二道审核来自于本地区的人员。他们具有审核企业资质的权力,但大部分时候仅有完成工具达成其KPI的义务,他们获取企业的方式大部分仅限于网络。</p><p> 第三道审核,即能够掌握本地区所有企业名录的把关人是本地区的商务总监、城市经理。虽然名为审核的最后一关,但却是地区业绩的直接获利者,其审核资质的注意力集中于该企业的发展程度能否给平台支付付费工具从而带来足够的广告收入。</p><p> 本人曾有一次参加本地区波仕汇活动(本地招聘企业主周末聚会),其中一位老板就分享了他的招人心得:不断的招实习生和应届毕业生,然后试用期到期前将其以试用期不合格为理由劝退或提出必然会离职的要求诸如降薪,然后通过付费工具上Boss直聘找新人。</p><p> 除了审核机制的问题外,另一方面则是产品端存在一些小细节:</p><p> 当B端企业浏览了系统匹配或工具给到的简历名单时,在C端即会显示该企业查看了你的简历;</p><p> 当B端企业查看该用户简历时的任何触碰,在C端则是显示这家企业邀请你加入;</p><p> 在C端用户查看B端企业点击沟通时,立刻会触发该用户向企业投递了简历并希望应聘。</p><p> 基于Boss直聘的产品设计,使得原本痛点在于主动性并不高的招聘行业上出现了人才和企业方均对对方表现&ldquo;极为主动&rdquo;的错觉。</p><p> 兴许文星只是看到这家科蓝公司时想尝试与对方沟通,却触发了希望应聘该公司的推送;亦或是这家科蓝公司用了Boss直聘一系列的付费工具,产品的推送让着急找工作的文星以为这家公司的主动伸出了橄榄枝,进而导致了这场惨剧的发生。</p><p> <strong >谁该对文星负责?</strong></p><p> 2016年底我离开Boss直聘,期间并没有留下任何遗憾。因为原本我带着借助移动互联网打掉中间环节完成HR行业的一次的理想,却没想误入了们靠卖人简历而从中获利的皮肉生意。</p><p> 我无缘认识李文星,更没想到文星会带着满满的遗憾离开这个世界。若是还能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兴许我甚至能给他带来一个阿里巴巴的内推(我不知道他走社招渠道是否能被最终录取),毕竟那里机会更多,对新人更宽容,也更容易成长。</p><p> 在招聘行业确实存在一个28定律。当绝大部分的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到BAT或C~D轮后仅占20%的公司时,势必造成占80%多数的小公司高呼招人难,这是招聘行业的现实与客观难题。</p><p> BOSS直聘作为招聘工具,让那些80%小公司通过主动出击的形式吸引不少碰壁BAT在内的名企的大学生或职场新鲜人,后者可以有机会与老板共同创业、成为公司创业公司大军一员的做法在本质上是正向的。如果没有这种机制的存在,在以往人才市场竞争中,创业公司如果找不到大牛或许就永远不可能有出头之日。</p><p> 但问题在于,BOSS直聘在内互联网招聘企业控制着本该受保护的应届生(他们的职场与社会经验均严重不足)所接触企业的第一入口,但他们却通过付费工具、放松、纵容虚假等有意无意的手段,把指引年轻人职业的一部分路标引向邪恶欺诈的地狱。它让家人、让受骗的孩子和人民对互联网招聘失去了信任,对技术失去了应有的尊重,并让他们在下次使用这个时代获取最先进的方式时感到惶恐与不安。随之是不断加深的认知代沟。这,我认为所有对刚刚踏入社会毫无防备的孩子们所作的恶,是最深的恶。</p><p> <strong >&quot;都是过来人&quot;,但这难道就代表着理所应当?</strong></p><p> 招聘被利益操控显然是利用了文星找工作时的焦急,并影响了事关前途甚至性命的决策。试问如果没有付费工具的搜索加权和置顶,这家公司是否可能会是一个211、985的东北大学本科生的唯一选择?</p><p> 世间如果有一种极恶,那就是服从。</p><p> 或许文星不知道,人的前途是不该被&ldquo;服从&rdquo;的。</p><p> 但我知道:当我们不再为他人而战的时候,就是我们失去人性的时候。</p><p> 最后,愿逝者。</p><p> 2017.8.3</p><p> <strong >Boss直聘创始人、CEO赵鹏最新表态</strong></p><p> BOSS直聘CEO赵鹏针对昨天开始发酵的李文星事件,连夜向虎嗅独家回应。根据他的回应内容来看,BOSS直聘在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审核系统多次升级的过程中,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一直执行&ldquo;只发一个职位,资料合规,可以先发;不触发举报,可以招聘&rdquo;的策略,最终酿成了文星这样的悲剧。</p><p> 赵鹏的回应全文如下,虎嗅略有精简:</p><p> 目前用户和媒体非常关心BOSS直聘APP对招聘者审核认证的事情,我们如实说一下情况。</p><p> 自成立以来,BOSS直聘一直投入技术、人力资源进行招聘者的认证审核。</p><p> 先要说一下我们之前执行的认证策略:</p><p> 1. 我们在2015年初的时候,每天用户少,来我们平台的招聘者多数都是初创公司,甚至筹备公司的招聘者。当时,为了便于招聘者上平台发布职位,我们就采取了如下策略:</p><p> (1)只发一个职位,公司名称在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可以找到、职位没有明显问题,先发布。如果不触发用户举报,就不强制审核他。而是引导他,认证的话,可以多发职位。</p><p> (2)招聘者要一个以上职位,则要强制进行审核。之前我们对这个策略进行过观察,出问题的时候很少。现在回想起来,跟当时平台小,没有人注意到我们有很大关系。</p><p> 2. 2016年之后平台上的大公司很多,一般大企业都有企业邮箱,因此我们对他们采取了企业邮箱认证的方式。对于没有公司邮箱的招聘者,采取营业执照认证的方式。筹备期的公司,没有营业执照,我们会要求他们提供名片、工卡、在职证明等。</p><p> 但是,我们这个阶段还是继续执行了&ldquo;只发一个职位,资料合规,可以先发;不触发举报,可以招聘&rdquo;,同时继续引导招聘者&ldquo;认证,可以多发职位&rdquo;的策略。</p><p> 3. 后来我们有了更多的工程师、审核人员。因此上线了专门进行审核的系统,进行&ldquo;机器+人工&rdquo;的审核。</p><p> 但是这个时候,我们还是没有更新&ldquo;只发一个职位,资料合规,可以先发;不触发举报,可以招聘&rdquo;这个策略。</p><p> 4. 随着反虚假招聘者系统日益强大,出现了一些未经举报,但是被封禁的招聘者,我们对这些人进行人工审核、强制要求进行认证。没有通过认证的招聘者,将被列入黑名单,并作为系统今后查杀虚假招聘者的数据补充。</p><p> 5.回顾本次李文星事件,我们意识到自2015年初以来,平台执行的&ldquo;只发一个职位,资料合规,可以先发;不触发举报,可以招聘&rdquo;这一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能及时更新这个策略,是我们的问题。教训很惨痛。公司团队已经形成决策并且落实,把招聘者真实性审核,作为生命线。Boss直聘从8月3日凌晨开始,全面进行了调整,对于所有招聘者执行事先审核认证的流程。不久,在目前材料审核的基础上,我们会采取如身份证、人脸识别等更为准确的审核认证措施。</p><p> 对于李文星的去世,我们非常的沉痛和遗憾。非常感谢媒体和用户的监督,我们也希望今后能够做得更好。</p>
点 赞

79

上一个:
下一个:
 
本站推荐:
一周最热 _ 一周热点的美文文章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百知鸟文集声明
Copyright©2024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联系我们 - Email:28940353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