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实现您的创业理想-百蓝鸟创业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创业报道 > 每日评论 > 

为什么企业会衰亡,而城市很少会?

作者:佚名     时间:2020-06-10 14:20:00     浏览:2547    
<p> 有人说,如果透过飞机的舷窗俯瞰夜晚的城市,会发现道路网络像极了人体内的血管&mdash;&mdash;主干道路仿佛大而粗的主动脉,星罗棋布的小路是毛细血管,奔驰的车流就像血液。</p><p> 我们常用的&ldquo;公司的基因&rdquo;、&ldquo;种子期/成长期企业&rdquo;等种种描述,似乎也总是在赋予公司以人格、以生命。</p><p> <strong>城市、企业等社会组织和生物体,是否拥有某种相同的基础属性?</strong>所有生命体背后有没有一条一以贯之的理论?理论物理学家Geoffrey West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规模法则(Scaling Law)。</p><p> 本期华映新知,我们希望从《<strong>规模</strong>》一书出发,探讨生命体背后的基本法则,动植物和城市为何延续,公司为何会倒闭、又如何破局。</p><p> 作者说,企业就是生命体,好的企业应该像城市,动态,去中心化,有内生力。<strong>从物理学角度,我们再次证明了创新和内部的重要性,以及今天的者为何始终有机会创造伟大企业&mdash;&mdash;虽然维系它绝不容易。<img src="/Public/Upload/image/2020-06-10/202006101420001.jpg" /></strong></p><h2 > <strong>01</strong></h2><h2 > <strong>万物有灵</strong></h2><h3> <strong>规模缩放、新陈代谢与分形</strong></h3><p> 从有关生物体的几个基本概念开始讲起。也许你也曾好奇过这样的问题:</p><ul > <p> 人类能实现永生吗?</p> </li> <p> 为什么蚂蚁非常小,却能背起比自身体重重很多的东西?</p> </li> <p> 为什么哥斯拉不可能存在?</p> </li></ul><p> 乍见或许难以想象,这些问题的底层都指向一条共同的数理规律:<strong>规模缩放法则</strong>。即事物的某变量会与事物的规模呈现清晰的幂律关系,并且通常是非线性的。</p><p> <img src="/Public/Upload/image/2020-06-10/2020061014200012.jpg" /></p><p> 假如你面前有一棵大树,它能无限制地长高长粗下去吗?不能。</p><p> 一方面,根据伽利略的观点,一个物体的体积会按照线性尺寸的立方倍数增长,即树的体积正比于与树的尺寸的立方,重量亦然;而另一方面,树的承重能力由横截面积决定,正比于树的尺寸的平方。如果树长高到原来的十倍,重量就是原来的1000倍,而承重能力只会长到原来的100倍&mdash;&mdash;承重能力正比于体重的2/3次方。</p><p> <strong>也就是说,增长到一定限度,生命体总会被自身重量压垮。</strong></p><p> 对于人类以及哥斯拉式的庞然大物来说亦然。而蚂蚁则在另一个极端上,占了&ldquo;足够小&rdquo;这一点的便宜。越小的东西反而看上去越有力量,蜜蜂、小狗、总是在精力十足地玩闹的小朋友都是如此。</p><p> <img src="/Public/Upload/image/2020-06-10/20200610142000123.jpg" /></p><p> 举重冠军的力量与体重的关系:化学家M&middot;H&middot;Lietzke研究了1956年奥运会举重比赛的成绩,将每个级别的金牌成绩和运动员的体重放在一起,发现其对数关系的斜率是0.675,非常接近上面提到的&ldquo;力量正比于体重的2/3次方&rdquo;这个定律。</p><p> 进一步,我们来探讨生命体的新陈代谢。用作者的话说,<strong>代谢率是生命之火,相当于生命的燃料,刻画了生物体的大部分生命节奏。</strong></p><p> 历史研究表明,基础代谢率几乎只与体重相关。哺乳动物的体重如果变为原来的10000倍,其代谢率仅为原来的1000倍,也就是说:哺乳动物的代谢率正比于体重的3/4次方。</p><p> 为什么是3/4这个数字?和生物体内的网络(即能量运转方式)有关。韦斯特认为,<strong>生物体内的能量输送管道网是个分形结构。</strong></p><p> 在哺乳动物这里的体现就是全身血管分布,对于植物来说是维管系统。通过分形,<strong>三维世界里也可以存在四维空间。</strong></p><p> <strong data-filtered="filtered"><img src="/Public/Upload/image/2020-06-10/202006101420001234.jpg" /></strong></p><p> 科赫曲线的分形:如果把科赫曲线的夹角无限缩小,一直分形下去,就会得到一条铺满整个平面的直线&mdash;&mdash;从线变成面,从一维到二维,一个新的维度诞生了。</p><p> 广义上讲,无论是天然系统还是人工系统都有这样的新陈代谢过程,细胞生长,垃圾降解,公司从0到1,城市扩张,都是这种循环往复的更新带来的结果。</p><p> 回到我们在文章开篇时的比喻。<strong>本质上,毛细血管、社交网络、城市的基础设施网没有什么不同,都有生物体内网络的分形特质。</strong></p><p> <strong data-filtered="filtered"><img src="/Public/Upload/image/2020-06-10/2020061014200012345.jpg" /></strong></p><h2 > <strong>02</strong></h2><h2 > <strong>城市与企业</strong></h2><h3> <strong>&ldquo;</strong><strong>大动物都有平静的外表&rdquo;</strong></h3><p>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p><p> &ldquo;<strong>城市事实上是人类大脑结构按比例缩放后的表现</strong>,它生动地具象化了「城市拥有共性」这一观点。简而言之,城市是人们之间互动的代表,它隐藏在我们的神经网络中,并因此也隐藏在我们大脑的结构和组织中。&rdquo;</p><p> 根据对多个国家的城市统计研究发现,以加油站数量、道路总长、水电煤气管道总长度等为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规模,约与人口的0.85次方成正比;而另一方面,工资总额、专利数量、人才数量等代表的城市产出规模,约与人口的1.15次方成正比。</p><p> 当城市人口规模扩大100倍,其基础设施规模只需要扩大50倍,而城市的产出却扩大了100倍。</p><p> <strong>也就是说,一定范围内,城市越大越经济。</strong></p><p> <strong data-filtered="filtered"><img src="/Public/Upload/image/2020-06-10/20200610142000123456.jpg" /></strong></p><p> 基础设施规模约与人口的0.85次方成正比,城市产出规模约与人口的1.15次方成正比(据2004年统计数据)。</p><p> 虽然文化地理历史等因素迥然不同,但多个国家的统计数据都基本吻合了这个结论。</p><p> 为什么会如此?<strong>这要回归城市的本质:&ldquo;所谓城市,就是住在这里的任何两个人自建都能轻易发生连接。&rdquo;</strong>城市的基础设施是一个机械的网络,无法产生过多互动,而城市的产出则是由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数决定的,要多元和复杂得多。</p><p> 简单推导:五个人之间有(1+2+&hellip;&hellip;+4)共10个连接,六个人之间有(1+2+&hellip;&hellip;+5)共15个连接。人与人之间连接数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人数的增长速度。</p><p> 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市场会成为跨国企业的必争之地,以及为什么城市化会对中国的发展促进如此之大。大城市总是比小城市更有吸引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在于城市规模越大、连接数越多,创新就会更活跃,人均财富也会随着增长。归隐田园只会停留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之中。</p><p> <img src="/Public/Upload/image/2020-06-10/202006101420001234567.jpg" /></p><p> 来源:Behance 作者:VISUAL SCIENTIST</p><p> 规模影响着生物的生长特性,影响着城市的建设和产出,也贯穿了公司的发展、兴盛和消亡。王小川说:&ldquo;<strong>从可观的产品到不可观的企业文化,所有的企业要素都可以被视为细胞、DNA、毛细血管</strong>,它们组成了一家完整的、时刻变化的、有血有肉的企业。&rdquo;</p><p> <strong>我们常常讨论&ldquo;企业的基因&rdquo;,的确,企业就是生命体。</strong>Melanie Mitchell在《复杂》中说,性状相对稳定,能够自我的事物就是生命。企业都有新陈代谢,有自己的吞吐节奏和求生欲。</p><p> 从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每过10.5年就有一半企业消亡或者被收购。韦斯特和团队测算后表示,<strong>一家公司能活100年的概率,是百万分之45</strong>。</p><p> <img src="/Public/Upload/image/2020-06-10/2020061014200012345678.jpg" /></p><p> 1950-2009年上市公司的生存曲线:破产清算和并购(并购看作一次消亡和重启)是企业消亡的主要原因,绝大部分企业的寿命在50年内。</p><p> <strong>为什么公司会衰亡,而城市很少会?为什么多数公司活不过十年?为什么大公司都鼓励内部创业?</strong>与生命和城市的进化相比,公司诞生至今的时间太短,还不足进化到完全稳定有机的状态,还有待时间的考验。</p><p> 公司很难做到像城市一样:复杂、有序,由于去中心化而天然充满活力。因此更需要开放思维,增强创新和连接,来维持长期的内部活力。</p><p> 城市是没有边界的扩张体,企业却是有围墙的花园。而互联网、物联网等的出现发展,也在进一步带领我们进入万物互联的生态世界。</p><h2 > <strong>03</strong></h2><h2 > <strong>企业范式</strong></h2><h3> <strong>从有限到无限</strong></h3><p> 好的企业应该像城市,动态,去中心化,有内生力。<strong>从物理学角度,《规模》再次向我们证明了创新和内部创业的重要性,以及今天的创业者为何始终有机会创造伟大企业</strong>&mdash;&mdash;虽然维系它绝不容易。如何尽可能延续企业的生命?</p><ul > <p> <strong>重视人与连接</strong></p> </li></ul><p> &ldquo;一座城市并不仅仅是构成其物理基础设施的道路、建筑、管道和线路的体,同样也是所有公民的生命和彼此互动的积累,更是所有这一切融合而成的一个充满生气的、度的活的实体。&rdquo;</p><p> 正如书中所说,<strong>城市的意义在于生活其中的人,人们的生活和互动才是城市生命的源泉</strong>。当代的城市与公司,就是创新、财富、文明诞生的母体。</p><p>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座城市的关键是推动人的连接和互动,通过城市的多样性促进财富、知识、文化的充分涌流,鼓励企业发展和企业家精神,创造更多文明的风景。</p><p> <img src="/Public/Upload/image/2020-06-10/20200610142000123456789.jpg" /></p><p> 来源:Behance 作者:Visual Generation</p><ul > <p> <strong>接受局部&ldquo;失控&rdquo;</strong></p> </li></ul><p> 如果企业像城市一样增强开放性,提供平台而非进行领导,更容易拥有创新和增长特质。</p><p> Kevin Kelly在《失控》中,也有类似的观点。人造物正在表现得越来越像生命体,生命变得越来越工程化,而这些超生命体间的联系都是由网络构成的。<strong>看起来局部&ldquo;失控&rdquo;的组织架构和文化,其实更有竞争力和生命力。</strong></p><p> &ldquo;失控虽然是事物起始的最佳模式。&rdquo;一个公司可以采用「失控」的方法进行,构建既能分散化运作,同时又有一定程度等级的制度,将大量的失控元素与少量的自上而下的控制相混合。对成熟的业务和新兴的模糊地带,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既不能完全可控,也不能完全失控。</p><ul > <p> <strong>动态思维和回归本质</strong></p> </li></ul><p> 日常生活让人容易陷入线性思维观念,适时跳到另一层维度,以动态的、更复杂的思维观念去看待复杂性的问题。了解这些几乎不变的常量与标度律,能让我们更坦然面对企业兴衰,并且知道背后有迹可循。更进一步,正视生命和时间的流逝。</p><p> 大数据时代更需要大理论。有学者认为:&ldquo;韦斯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研究范式的问题所在。<strong>如果没有对事物运行背后的力学机制的基本思考,很容易会浪费大量算力。</strong>&rdquo;回归基本原理和逻辑框架,也是数据爆炸之下删繁就简、把握发展主线的必然。</p><p> 《道德经》中云:希言自然。亿万年来,自然以其朴素的规律静默运行,一些时刻,我们需要回归基础规律本身,心怀更宏大的世界观,来看待宇宙整体当中一粒尘埃的挣扎与进化。</p><p> &ldquo;如果能海纳百川、不设成见,随时拥抱各种创新和连接,甚至帮着别人连接,那就会拥有城市的命运&mdash;&mdash;发展将是无限的。&rdquo;对个人、对企业来说都是如此。</p><p> <img src="/Public/Upload/image/2020-06-10/2020061014200012345678910.jpg" /></p><p> 来源:Behance 作者:The Acid House</p><p> 作者在书中说,一家公司能活100年的概率,是百万分之45。这是一个让人有点伤感的结论,<strong>但也正因如此,新生企业总是有机会站上潮头,后浪总会滚滚而来。</strong></p><p> &ldquo;巨头倒下的时候,身体还是暖的。&rdquo;既是激励,也是警钟。</p><p> 做「时间的朋友」或许比想象中还要难,但永远值得一试。</p>
点 赞

169

上一个:
下一个:
 
本站推荐:
一周最热 _ 一周热点的美文文章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百知鸟文集声明
Copyright©2024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联系我们 - Email:2894035371@qq.com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