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实现您的创业理想-百蓝鸟创业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创业报道 > 每日评论 > 

转产口罩的企业这么多,你为什么还是买不到?

作者:佚名     时间:2020-03-04 22:31:00     浏览:5043    
<p> &nbsp;</p> <p> 新冠疫情爆发后,国内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医用物资全线告急,一批大厂纷纷跨行业援助,以新增生产线、新建生产车间的方式加入口罩、防护服的生产大军。</p><p> 3月2日,国家公布,我国口罩日产量突破1亿只。</p><p> 但另一个现实困境是,不断涌入的跨行业生产者似乎未能真正缓解市场上存在的口罩荒,问题究竟在哪?</p><p> <strong >&nbsp;少有转产企业进入口罩原材料领域&nbsp;</strong></p><p> <img alt="微信_20200304155541" border="0" src="/Public/Upload/image/2020-03-04/202003042231001.jpg" /></p><p> 这条被业内人士称为&ldquo;达到极致市场行情&rdquo;、不断上扬的价格曲线,代表了国内一吨熔喷布实时的市场报价,无疑,它正紧紧扼住了口罩扩大产能的咽喉。</p><p> 作为医用口罩中过滤病菌的重要原材料,新冠疫情的爆发,让熔喷布成为了比口罩更紧缺的&ldquo;备战物资&rdquo;。市场售价从最初的1.8万元/吨,攀升到最近的40万元/吨。</p><p> 即便如此,依然是&ldquo;一布难求&rdquo;。</p><p> 比亚迪是跨界生产口罩和消毒液的&ldquo;大厂&rdquo;之一,它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们正在为熔喷布的缺货发愁,好不容易找到河南一家生产熔喷布的企业,签订了14吨熔喷布订单,得在一个月后才能到货,并且这点订单量仅够支撑两三天的生产。</p><p> 按照1.5吨熔喷布生产200万个医用口罩计算,国内日产7000万只口罩,熔喷布的日消耗达52.5吨;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18年国内熔喷布年产量仅为5.34万吨左右,除口罩生产,还应用在其他领域。</p><p> 据天眼查检索结果,经营范围中包括&ldquo;熔喷布&rdquo;的企业不到300家,且大多为中小规模生产企业。</p><p> 同时,作为紧缺物资,在这次疫情爆发后,也少有大厂愿意转产熔喷布。零售君从媒体报道中仅看到,中石化在2月25日表示将投资约2亿元,在燕山石化和仪征化纤建设熔喷布和无纺布生产线。</p><p> 在2003年疫情前,国内依然以多层纱布口罩为主,疫情后,带有过滤材料的口罩才开始被公众接受。但在过去17年间,熔喷布产业并没有因为而得到长足发展,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p><p> <strong >投产成本高,生产过程复杂,是熔喷布产业不受&ldquo;青睐&rdquo;的重要原因。</strong></p><p> 据息,目前国内大量熔喷布生产商分布在广东、江苏、山东、河南等省市,产量最高的企业日产量在10吨上下,更多生产商平均日产量约在1吨。</p><p> 低产量背后是高投资成本,&ldquo;一套熔喷布生产设备的成本至少在400万元到500万元,交货周期长达半年,真正落地则需要10个月,其中大量核心零部件依赖国外厂商供货&rdquo;。</p><p> 据一位行业人士看来,疫情炒热了熔喷布,却无法真正拉动行业的发展。即便有比亚迪、广汽、上汽这样的大厂纷纷转产,真正进入熔喷布领域的却很少。</p><p> <strong >&nbsp;转产口罩,资质如何&nbsp;</strong></p><p> 相比较熔喷布产业的少人问津,口罩、防护服生产因为门槛低,吸引了一批新手进入。</p><p> 据天眼查数据,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经营范围新增&ldquo;医疗器械&rdquo;的企业达3647家,有超过3000家企业新增&ldquo;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rdquo;等业务。</p><p> 2月上旬,快速审批,快速配置生产线,快速生产,一批跨行业大厂纷纷加入口罩生产大军&mdash;&mdash;包括上汽通用五菱、上海三枪、江苏红豆服饰,以及中石油、中石化,让人看到了口罩荒得以缓解的希望。</p><p> 但匆忙上&ldquo;转产&rdquo;口罩,品质如何,成为了另一个疑问。</p><p> 在疫情期间,口罩生产设备紧缺,转产企业大多通过改造老旧设备等方式生产口罩。</p><p> 在息中,采取改造老生产线方式的包括上汽通用五菱(通过广西福德特集团)、芜湖悠派护理用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乔顿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等。这样的改造是否能满足国家对医用口罩的认证标准?</p><p> 零售君通过&ldquo;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rdquo;查询了包括广西德福莱医疗器械(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富士康、上海三枪、红豆股份、奥康、爹地宝贝、上海宝鸟服饰有限公司,东蒙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工商,发现仅1/3企业明确公示了生产口罩的相关资质及等级。</p><p> 其中,浙江东蒙集团有限公司在今年2月24日,新增&ldquo;第一类医疗器械、第二类医疗器械、劳保用品的研发、生产和&rdquo;经营项目;上海宝鸟服饰有限公司在今年2月11日,新增&ldquo;一类医疗器械及医用一次性隔离衣&rdquo;经营项目。</p><p> 一类医疗器械,还是二类医疗器械,代表着企业生产不同口罩的资质分级。根据有关规定,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的企业必须取得第二类医疗器械许可。</p><p> <img alt="微信_20200304155547" border="0" src="/Public/Upload/image/2020-03-04/2020030422310012.jpg" /></p><p> 据了解,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资质的审核非常严格,除了达到卫生、生产、产品许可等基础要求外,企业必须具备10万级或以上口罩生产的洁净车间,且生产环境必须做到无尘、无菌。同时,医用口罩加工完成后会有化学物质残留,需要14天时间释放。</p><p> &ldquo;二类医器械的审核流程再精简,最快也需要20天。&rdquo;一位口罩业内人士告诉零售君,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没有获得二类医器械许可的企业,在口罩包装上只能标注日用口罩(非医用)。</p><p> 根据上汽通用五菱、富士康、比亚迪等公示的看,目前都暂未公示二类医疗器械生产资质。而这绝非少数情况。</p><p> 缺乏专业资质的转产一时难解医用口罩荒。据一位口罩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新进入口罩市场的生产者大多集中在民用口罩生产,制造技术相对低端,口罩防护性能没有医用口罩这么高。</p><p> 在国内医疗用品生产商看来,工业防护(如粉尘)、民用防护(花粉、雾霾等)、医用护理(细菌)三大类口罩中,医用防护口罩平时仅供专业医疗机构使用(如疾控、传染病房),储备极少。医用口罩未来市场需求更大。</p><p> <strong >&nbsp;不适合投机&nbsp;</strong></p><p> 国家、、等5部门,日前共同确定了第一批全国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其中纳入首批重点保障名单的企业,集中在防护服、口罩、消毒液、医用护目镜、人体测温、核酸检剂盒等领域。</p><p> 当前已发放的贷款贴息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平均为1.28%,低于规定的不高于1.6%的要求。</p><p> 同时,湖北、浙江、上海、重庆、北京、广东、河南等10省市可自主建立本地区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另外进行补贴。其中,河南省提出重点保障企业的贷款利率仅为3.5%。</p><p> 在各地公示的名单中,一些转产企业赫然在列。补贴、资本热钱正在涌向这个特殊行业,历史是否会重演。</p><p> 17年前时也曾引发过一轮口罩生产热。</p><p> 据一家经历过的北京口罩企业负责人回忆,前当地生产口罩的企业只有一两家,发生时,口罩企业一下增长至近百家,导致原材料和设备价格大幅上涨。</p><p> 但这股热潮,仅维持了一个月。不少企业购买的设备还没有开机,疫情就控制住了。</p><p> <strong >随后,就出现了口罩市场供大于求,大量新涌入企业在一两年内倒闭,退出市场。</strong></p><p> 结束后,口罩业发展进入缓慢上升阶段&mdash;&mdash;</p><p> 2004年,禽流感爆发后的第五年,甲型H1N1流感爆发,激活了沉寂许久的口罩业,当时国内口罩供应量一度增长至19.6亿只,并开始逐年提升,2011年口罩产量达到25亿只,2012年攀升至30亿只。</p><p> 2013年,随着全国平均雾霾日不断攀升,口罩从特殊防护用品逐渐变成日常必备品。</p><p>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功能性防尘口罩市场规模接近20亿元,而民用防护型口罩的市场规模也超过10亿元,到2019年中国内地口罩产量超过50亿只,产值为102.35亿元,可用于病毒防护的医用口罩占比达54%。</p><p> 据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统计,2013年之前口罩企业约有500家左右,而2017年上升到1000家。近几年口罩行业产量年均增长速度为15%。</p><p> 口罩行业内人士指出:&ldquo;最近两年,国内口罩业发展相对平稳,其中出口贸易占到50%。但今年一下子涌入这么多新企业,从数据看,新增了这么多产能,接下来,当疫情过后,市场是否能消化,目前很难判断。&rdquo;</p><p> &nbsp;</p><p> 目前,转产进入口罩生产行业的企业中,大致可分为三类:<strong >第一类企业,响应国家号召,转产支援抗疫,疫情结束后,会自动退出</strong>,比如上海三枪曾在时期加入口罩生产,疫情结束后就不再生产口罩了。</p><p> <strong >第二类企业,是为了进入市场而投机赚补贴</strong>,这些企业,往往不会在产品和市场上下功夫,投入成本,只为赚快钱,在未来竞争中立稳脚跟。</p><p> &ldquo;不少和口罩相关的企业都在打听如何买设备,如何找原材料,有的甚至自己造原材料,但是否符合标准?下一步如何竞争?&rdquo;</p><p> <strong >第三类,是原本有意进入口罩生产领域</strong>,有基础、有规划、对市场有了解、对未来竞争有把握的企业。</p><p> 比如,在浙江有一家口罩企业透露,计划生产高端防护口罩,并在疫情结束后,继续扩大20%产能。</p><p> 如今,国内疫情暂时得到控制,全球疫情爆发,口罩成为全球性紧缺物资。一些从事对外贸易的人士透露,如今在国际电商平台上,有口罩出口贸易计划的厂家在增加。</p><p> 这背后同样存在不小风险:出口国外需要通过当地认可的资质审核,以为例,审核周期通常在6~8个月,成本在几十万元,并且全球各地的标准各不相同。</p><p> 对于那些尚未取得国内二类医器械生产许可的企业而言,想要取得NIOSH 42CFR84、欧盟EN149-2001等口罩标准,恐怕很艰难。<br /> <br /> 作者|&nbsp;&nbsp;章蔚玮&nbsp;&nbsp; &nbsp;来源|新零售商业评论(ID:xinlingshou1001)</p>
点 赞

336

上一个:
下一个:
 
本站推荐:
一周最热 _ 一周热点的美文文章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百知鸟文集声明
Copyright©2024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联系我们 - Email:2894035371@qq.com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