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实现您的创业理想-百蓝鸟创业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创业故事 > 80后创业故事 > 

创业的90后:做不一样的事情

作者:佚名     时间:2014-12-08 23:22:00     浏览:5419    
<p>   陈天桥34岁,成为中国首富。马化腾34岁,腾讯上市。丁磊30岁,上市。</p><p>   2012年,在所谓的&ldquo;世界末日&rdquo;到来之前,聚美优品推出了一则电视广告,&ldquo;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rdquo;,成了年轻人&ldquo;为自己代言&rdquo;反击他人冷言冷语的口头禅。2014年5月,聚美优品在纽交所主板上市,80后的创始人兼CEO陈欧,身价暴涨至80亿。</p><p>   70后独占鳌头的局面渐渐被消解,以陈欧为代表的80后开始登顶,而来势汹汹的90后则让人摸不着头脑,张天一用互联网思维卖着米粉,郭列用脸萌霸占了朋友圈头像,&ldquo;霸道总裁&rdquo;余佳文明年要给员工发一亿。</p><p>   92年生人的者尹桑曾说,我幼儿园时就有PC机可以玩游戏,小学的时候就&ldquo;触网&rdquo;,开始打网游,然后是手游。我们这代人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我们想做更&ldquo;酷&rdquo;的事情。现在尹桑是一家互联网公司&ldquo;一起唱&rdquo;的创始人兼CEO。</p><p>   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这群创业者,除了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眼界也更加开阔。&ldquo;初中的时候,通过互联网我知道了这个世界的广阔,我知道我以后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而不是父母期待的医生、律师、会计。&rdquo;在谈到为什么要创业时,一位90后创业女孩这样告诉《IT时报》记者早就埋在她心底的创业冲动。</p><p>   <strong>◆ 拒绝被贴&ldquo;90后&rdquo;标签</strong></p><p>   &ldquo;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下,会有以年代去标记一类人群这样的做法出现,说明整个社会大环境有着较强的不知足以及功利的心态,这是我对这个现象的本质判断。&rdquo;东革志科技有限公司CEO姚欣宇拒绝了采访。事实上,他现在拒绝一切采访,因为不愿被贴上90后的标签。&ldquo;包括我在内有好几个人都在《福布斯》年度前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中,但是这样的称号出去,真正有能力的长辈和同辈不怀疑你的能力或是嘲讽,就谢天谢地了。创业圈和娱乐圈不同,是商场更是,&lsquo;高调曝光&rsquo;这个技能不是都能产生正面价值的。&rdquo;</p><p>   云计算公司捷速网络CEO郭秀峰也以一旦高调就会跌个大跟头的理由拒绝了采访。</p><p>   &ldquo;90后是个伪命题,一个标签怎么能代表一代人呢?90后最大的特色就是每个人都很有个性,&rdquo;在得知自己被&ldquo;90后&rdquo;这个标签代表了之后,尹桑,这个92年出生的年轻CEO有些不能接受。其实在《IT时报》记者采访的众多90后创业者中,大多数人对于&ldquo;90后&rdquo;这个标签都表示无奈。&ldquo;90后这个标签在当前的语境下所代表的含义首先是,然后是、创新、疯狂、个性等,我觉得它不能代表我,起码我不是,&rdquo;另一位90后创业者在谈及&ldquo;贴到&rdquo;自己身上的90后标签时如此说道。</p><p>   &ldquo;&rdquo;&ldquo;垮掉的一代&rdquo;这是前些年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90后形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ldquo;不了解90后将会失去一切&rdquo;是许多企业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活跃的用户群体和消费的生力军,90后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个年轻人群体,其社会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改观。</p><p>   &ldquo;蒋方舟在《中国说》的节目中说,现在媒体的环境有讨好90后的趋势,不过我觉得90后是冷静的,一些已经慢慢地意识到这点。&rdquo;唯众传媒制片人、《中国说》节目制片人蒋凌霜说。</p><p>   &ldquo;任何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这很正常,在我看来,90后并不是一个整体很的群体。&rdquo;一位风险投资人认为,媒体对于90后的标签和追捧,是一个伪命题。</p><p>   <strong>◆&ldquo;那些老家伙根本不知道我在想什么&rdquo;</strong></p><p>   &ldquo;那些老家伙根本不知道我在想什么。&rdquo;这是余佳文,备受争议的90后创业者,在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在最近播出的《青年中国说》中,&ldquo;明年给员工发一个亿&rdquo;&ldquo;我赚不赚钱关你什么事&rdquo;等豪言,让余佳文成为焦点。</p><p>   马佳佳用掀开了传统观念的遮羞布,余佳文则用互联网小混混的口吻宣称明年要给员工发一亿工资。越来越多的90后像他们一样,以&ldquo;创一代&rdquo;的姿态站出来。</p><p>   90后创业者身上大多有着相似的经历&mdash;&mdash;辍学,创业并不是长大之后的选择,更多是从小的梦想。小学四年级开始,尹桑的梦想便是成为比尔&middot;盖茨,长大后赴美留学,学的是创业学,读到一半便退学了,&ldquo;退学就是一个选择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我学的是创业学,学历本来对创业就没有什么用。&rdquo;</p><p>   相较于受完良好教育、走出大学后才开始创业的70后、80后,90后对于创业的概念更加直接,&ldquo;看到好的时机,就要马上去做。&rdquo;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来自硅谷&ldquo;创业&rdquo;传奇的吸引力要远远大于前辈起早贪黑白手起家的传统故事。</p><p>   无论是低调还是高调的90后创业者,改变和是他们创业的原动力,他们不认为,所有的会认同自己。&ldquo;我认识的90后创业者,都是拿很低工资的。因为我觉得一个创始人拿工资的话,说明他对自己的公司股份不信任。这个概念60后、70后、80后是不理解的,他们会说工作怎么能不拿工资呢,会说我是在。&rdquo;尹桑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同样的观点。</p><p>   &ldquo;只有90后才懂90后。&rdquo;在看项目时,风投王强(化名)特别关注一些弹幕、动漫创始人的年龄,如果是90后,或者泛90后(85后接近90年生人),他会给这个项目加分,&ldquo;这些项目,70后、80后是做不来的。&rdquo;</p><p>   但90后创业者对于自我的绝对自信,却也成了反击的焦点。&ldquo;我有时候在学校里看到一些90后特别热情去创业,我跟他们讲,你最好把书读完,这是第一。&rdquo;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阎焱近日喊话90后创业者,不要认为自己都是天才,创业是件苦逼的事情。</p><p>   &ldquo;70后、80后会想我做的事情有意义吗,而90后就会想我做的事情有意思吗?&rdquo;蒋凌霜认为,&ldquo;90后更为早熟,不关心周围人的看法,更坚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90后如果认同你的公司文化,他们会为公司卖命,因为他们的原则是&lsquo;努力工作,好好生活。&rsquo;&rdquo;</p><p>   <strong>◆ &ldquo;我们在做性的东西&rdquo;</strong></p><p>   &ldquo;我们不想做风口上的猪,我们为什么要做风口上猪呢?这个一点都不&lsquo;酷&rsquo;,我们要做很&lsquo;酷&rsquo;的事情&rdquo;,&ldquo;风口上的猪&rdquo;是去年一个很火的话题,小米的雷军用选对趋势猪都能飞上天的比喻来讲选择的重要性。而在90后看来,成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结果,而在于做更&ldquo;酷&rdquo;的事,做性的事。</p><p>   &ldquo;你觉得自己在做的事情具有性吗?&rdquo;&ldquo;当然。&rdquo;这是众多90后创业者的相同。</p><p>   &ldquo;无私轻生活&rdquo;的初创团队5个人都是在国外留学时通过朋友圈认识的,几人一拍即合,毕业后便开始了创业。他们创业的项目是P2P(个人到个人)的租车服务,车主在车闲置的时候把车挂到平台上,需要租车的人可以到平台上挑选。2013年他们的平台Carshare在香港面市。一年内,通过该平台有4000名车主把车租给超过50000名租车者。2014年5月,他们开始进入内地,上海是第一站。</p><p>   &ldquo;现在可能环境有点简陋,但我们很快会搬去一个大点的地方。&rdquo;12月2日晚上9点多,《IT时报》记者来到&ldquo;无私&rdquo;位于上海杨浦区锦建路上的临时办公地点。这里的面积不算大,约130个平方,两张长桌子摆成L型。除了两位初创团队成员简雪忻和吴佳农外,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和一个30来岁的外国人还在电脑前工作。吴佳农说,这两个工程师分别来自百度和微软。</p><p>   &ldquo;我们是在。&rdquo;坐在被玻璃墙隔开的办公区里的简易沙发上,简雪忻和吴佳农讲述了他们正在做的&ldquo;具有性的共享经济&rdquo;。</p><p>   吴佳农认为,他们是第一个将此概念引入中国的公司,这无疑是性的。当记者谈及这种模式属于改良还是性的时,简雪忻反问,&ldquo;你觉得苹果算是性的吗?它也只不过是把智能机改良了一下。&rdquo;</p><p>   撰写《第三次工业》的杰里米&middot;里夫金在其新作《零成本社会》中,对共享经济的解释是,人们能直接在物联网上生产、分享能源和实物,并运用大数据和算法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使生产和的边际成本降低到接近于零,并在某些领域资本主义的交换经济。</p><p>   然而也有不少经济学家提出,零成本社会与基于&ldquo;稀缺&rdquo;&ldquo;利润&rdquo;和&ldquo;看不见的手&rdquo;的经济学理论并不一致。质疑者表示,如果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分享都是免费的,企业家无法收回成本,怎么会有创新和生产的动力?</p><p>   和&ldquo;无私&rdquo;做同类服务的PP租车去年10月已进入中国,11月初,宣布完成6000万美元B轮融资。</p><p>   <strong>◆ &ldquo;投的就是这波90后&rdquo;</strong></p><p>   <strong>&ldquo;我们投的就是这波90后。&rdquo;</strong></p><p>   在某著名投资机构的办公室中,一名年轻的投资经理五指如飞,在微信上回复着各种90后创业者之余,突然抬起头来淡然地冒出来这句话。</p><p>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中,他接触过数百名北京、深圳等地的90后创业者,投资了若干个动漫、社交、众筹领域的新秀项目。期间跟这群年轻人称兄道弟。线上头脑风暴,线下各种聚会,聊创业、聊理想、聊未来。接触久了,他也被90后身上的某种特质所打动。</p><p>   &ldquo;衣食无忧,追逐理想,能思考,勤奋有冲劲。&rdquo;与娇生惯养、非主流等负面印象相反,他给予了90后互联网创业者最高的评价,这些特质在资本界的眼中成了最理想的创业者。</p><p>   &ldquo;90后创业者,能够充分理解现在年轻人的想法,做出足够新颖的产品。&rdquo;在这位年轻的投资经理眼中,这波年轻的互联网创业者,与目前主流用户没有文化、思想上的代沟,而且最重要的是,&ldquo;他们不会像80后创业者一样有来自家庭的压力,有足够充足的时间去追逐理想,精心打造好一个项目。&rdquo;</p><p>   、让90后成为理想主义创业者,但在具体的商业运作、公司过程中,缺乏经验的他们多少显得有些稚嫩。&ldquo;易题库&rdquo;创始人武星宇,高三时做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母校北大附中的50周年校庆时,他自编自导拍了一部微,武星宇觉得很了不起,因为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校友以这种方式纪念自己的母校。这件事让武星宇看到了一个优秀创意的意义所在。大学时,武星宇去了北京学院学导演,却在大三选择了一边读书一边创业,而他创业的领域并不是在行业,而是为老师服务的在线教育产品易题库。</p><p>   现在武星宇公司有20多个人,与200多所学校在合作,用户已经过10万。武星宇坦言,公司在融资方面没有太大压力,最主要的问题是招人难,&ldquo;我们现在都是提前三个月储备人才,要求至少有三年的工作经验。&rdquo;</p><p>   让20岁出头的年轻人一个公司,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余佳文企图用不拘一格的&ldquo;野路子&rdquo;传统的公司组织架构和套路。他将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砍掉,让员工自己开工资。但在《青年中国说》节目现场,马上就有现场点评嘉宾质疑,你这样的方式,有&ldquo;团伙&rdquo;的意味,而不是&ldquo;团队&rdquo;,一个团队还是要靠制度来维持,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p><p>   上述投资经理认为,与传统的商业项目不同,他们投资90后的创业项目时,并不急着商业变现或者是资本退出,而是给予他们宽松的发展空间,在公司的过程中及时给出建议和指导&mdash;&mdash;从某种程度上来说,90后创业者和投资人更像是朋友关系。</p><p>   <strong>◆ 90后创业案例</strong></p><p>   <strong>小天才变成小CEO</strong></p><p>   <strong>薛来 生于1992年</strong></p><p>   <strong>科技公司Ractiv创始人兼CEO</strong></p><p>   在浩淼的银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薛来。</p><p>   16岁时,他和林晨阳、李贤基以&ldquo;启发多触式界面数据传输&rdquo;技术赢得了英特尔国际科学和工程大奖赛。那一年,还是高中生的三位小伙伴并没有萌生创业的想法,他们将1000美元奖金留作申请专利的科研基金,而其余2000美元全数捐献给了遭受侵袭的成都。</p><p>   次年,&ldquo;2009年影响世界华奖&rdquo;的舞台上,他与钱学森、高琨一起站在领奖台上。</p><p>   对于喜欢埋头做科研的他来说,最好的选择是去大平台专心科研。</p><p>   那年,他搁置了去求学的机会,初衷是为了省下每年三四万元的学费,给家里减少负担。于是,他决定留一年gap year,就给英特尔公司投了简历,顺利地进入了上海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他是全公司唯一一个没有大学本科文凭的正式员工。</p><p>   一年以后,身在新加坡的林晨阳也服完了兵役,林晨阳对薛来说:&ldquo;我们一起开家公司吧。&rdquo;薛来说:&ldquo;好的。&rdquo;两人一拍即合,薛来放弃了学业,放弃了英特尔这样的大平台,当时双方父母都不支持他们的创业。</p><p>   他俩抱着手工制作的产品touch+,自费买了去的机票,一家家地跑投资公司。遥想当年比赛时,薛来在额头上戴着一个带有透明胶粘合的自制设备,身后背着一台ThinkPad笔记本电脑,冲着对面的Kinect,时而举起双手,时而做出端茶壶的动作。</p><p>   &ldquo;的风投都非常老油条,他既不投你,也不放你,不温不火地搁着。&rdquo;于是,他们转向众筹的方式,没想到,这个类似于微动和Leap Motion、可以省去手在键盘和鼠标之间来回移动的手势控制装置,头3天就在Kickstarter上筹得了10万美元。后来,他们在新加坡拿到了红点创投的50万美元,但由于做硬件成本较高,现在这笔投资还不足以支撑他们在新加坡租一家像样的办公室。迫于资金紧张,薛来回到了上海的家里,通过Skype和同伴们远距离协作办公。</p><p>   一个90后的CEO,带着一群平均年龄40到50岁的大叔们创业,薛来有过沟通和相处的困惑。&ldquo;我现在正在慢慢地改,我觉得只要把员工当作合作伙伴,以一种平等没有阶级概念的态度来和他们共事。&rdquo;他说。</p><p>   在看似冲动的创业选择背后,薛来用一周工作100个小时的疯狂方式为自己做事,&ldquo;已经写了20万行代码,不过还没完,争取这周末就把驱动做出来。&rdquo;薛来对《IT时报》记者说,&ldquo;我总是喜欢自己埋头做事,有时候不能很好地跟同事沟通协作。&rdquo;</p><p>   <strong>屡败屡战的创业坚持者</strong></p><p>   <strong>李佳 生于1990年</strong></p><p>   <strong>创业项目&ldquo;小帆船在线&rdquo;</strong></p><p>   &ldquo;余佳文不能代表我们整个90后创业团体,我们不能浮躁。&rdquo;李佳对记者说,她那中性的嗓音非常有辨识度。</p><p>   李佳,一个非主流的90后女生,她的身上有叛逆的因子,她喜欢逛酒吧。</p><p>   她的微博上还写着&ldquo;Relax Soul生活网CEO&rdquo;这个头衔,酒吧客和Relax Soul生活网是李佳的初创项目,这两个项目都是以夜生活为切入点,不过现在都已经搁置了。</p><p>   &ldquo;如果你只付出了80%的力气,不能说自己尽力了,尽力应该是付出120%的努力。&rdquo;讲起初创的艰难时李佳说,&ldquo;朋友让我去投资者大会,我在门口徘徊了很久,都不敢走进门。&rdquo;</p><p>   大二那年,李佳借着实习的机会来到《创业家》,她的动机十分明确:认识人脉找资源。2012年初,她用了半年的时间来做市场调研,原先想做同城活动的念头被打消了,因为她发现,如果音乐、展览、线下交友一把抓的话,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适合初创项目。</p><p>   有天晚上,她在酒吧里参加一个open麦克的活动,场子非常热闹,她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我为什么不做一个面向&ldquo;酒吧客&rdquo;的产品呢?</p><p>   &ldquo;组织了两次open麦克的活动后,我发现中国人不像外国人,场子很慢热,虽然每场都赚钱,但是没办法规模化。&rdquo;李佳尽力总结着产品失败的原因,&ldquo;一般酒吧客都是&lsquo;刷脸卡&rsquo;,跟老板混个脸熟就可以打折,线上的折扣自然留不住客户。&rdquo;</p><p>   当她将&ldquo;酒吧客&rdquo;App的UI图纸设计出来后,迫于家里的压力,她还是回到澳洲继续读研。不过,她没有将这个项目放手,托国内的合伙人帮忙找技术人员来写代码。一直到了2013年年底,技术仍旧没有搞定。&ldquo;可能合伙人的意见不统一,我们的团队就散了。&rdquo;李佳说。</p><p>   在她看来,团队建设比推广,甚至是产品本身更为重要。&ldquo;合伙人分为出钱、出资源和出力三类,最重要的原则是能力互补。&rdquo;她说道。</p><p>   今年3月,她又动手操弄起现在的项目&mdash;&mdash;&ldquo;小帆船在线&rdquo;,一个帮助&ldquo;海归&rdquo;进行就业培训、咨询和招聘的网站。目站已经上线,李佳规划着1个月后就回国找投资。</p><p>   <strong>◆ 大家说</strong></p><p>   <strong>怎么看90后创业者</strong></p><p>   有人说,90后没有60后的焦虑,没有70后的听话,没有80后的压力,没有思维定势,只为梦想努力,只为自己和爱自己的人活,很酷很有感染力。</p><p>   由百度百家发起的&ldquo;如何对待90后创业者?&rdquo;的网友投票中,有70%的人站在正方,认为应该给更多的宽容与支持;有29%的人站在反方,认为泡沫太多应理智。</p><p>   <strong>正方</strong></p><p>   <strong>蒋凌霜(《青年中国说》制片人)</strong></p><p>   余佳文身上有很多争议,但谁的青春没有争议呢,我倒觉得他想事情很通透,他在节目中曾说:&ldquo;我喜欢称自己为年轻人,因为90后终将会过去,但年轻永远不会过时。&rdquo;</p><p>   在我们节目前期调查中,会发现90后这一代人,生活环境更为优渥,教育环境也更为良好。他们不用背负80后的压力,也没有70后那么谨慎,他们创业不会瞻前顾后,但是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p><p>   从国家政策来说,国家是不鼓励年轻人盲目创业的,这批创业的人里可能只有1%会成功。</p><p>   <strong>王俊(创业咖啡馆IPO Club的创始人,80后创业者)</strong></p><p>   80后很纠结,有生活压力,养活自己,买车买房;90后的想法更接地气,想做就做,执行力强。</p><p>   90后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机,从小就开始接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也在这两年中迅速普及,似乎是一块,跟互联网相比,普及速度更快,用户基数更大,使用频次更高。你会发现,90后比起前辈们,对互联网的模式创新理解得更为深刻。</p><p>   有人说,90后一毕业就出来,甚至辍学创业,没有资源、人脉,空有一腔热血。我倒觉得,资源从来不会成为90后创业的壁垒。</p><p>   如果一个90后拿着他的项目来找我孵化,那他只要对自己的项目理解够深,享受创业,有团队的领导力和凝聚力,我就愿意给他投。</p><p>   <strong>反方</strong></p><p>   <strong>互联网专栏作家 老铁</strong></p><p>   (真名佟志斌,目前也在做O2O方面的创业)</p><p>   90后的一个共性是,创意性的东西很多,想法非常具有性,我觉得这个非常好。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往往落到现实层面难以执行。想法很有性,而商业模式并没有太大的性。</p><p>   余佳文是一个个案,并不能代表整个90后创业群体。他有很多好的地方,但有些传统的东西是不可能的,比如传统的商业方法,这是科学、是真理,&ldquo;野路子&rdquo;是很危险的。</p><p>   拿80后来讲,他们那时候创业的很多,但是最后活下来的就戴志康和李想,他们一个有技术门槛,一个有专业的团队。我认为90后创业企业能活下来的比例在30~40%,具有技术或门槛的企业才能活下来。</p><p>   <strong>梅晨菲(Inno投资人)</strong></p><p>   90后做事考虑比较少,有利有弊,利在他们行动力强,弊在规划不够,起伏较大,有很大的不确定性。</p><p>   将70后、80后、90后横向比较没有意义,我们看项目主要看团队,看综合成熟度。</p><p>   Inno一年看上千个项目,90后的项目不会超过30%。</p>
点 赞

361

上一个:
下一个:
 
本站推荐:
一周最热 _ 一周热点的美文文章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百知鸟文集声明
Copyright©2024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联系我们 - Email:2894035371@qq.com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