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实现您的创业理想-百蓝鸟创业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创业故事 > 创业成功故事 > 

60岁借100元白手起家,靠8分钱利润竟然年入3亿

作者:佚名     时间:2018-04-19 13:04:00     浏览:4441    
<p> 中国的企业家除了马云、刘强东、马化腾等等的行业大佬,还有很多领域里默默奋斗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个扎根在不起眼的领域里,依旧能深耕32年的传统企业创始人。</p><p> 他就是王守义十三香的创始人:王守义。</p><p> </p><p> <img alt="" src="/Public/Upload/image/2018-04-19/201804191304001.jpg" /></p><p> 他身上带有老一辈企业家务实的特质,靠仅仅才100块钱的起始资金,在一个毫不起眼的领域里深耕32年,硬将3块钱的调味料做成年入16亿的大产业</p><p> </p><p> <img alt="" src="/Public/Upload/image/2018-04-19/2018041913040012.jpg" /></p><p> 并且拒绝向银行的贷一分钱,外无欠款内无赊账,无论是购买设备还是扩建工厂,完全依靠自有资金滚动</p><p> </p><p> <img alt="" src="/Public/Upload/image/2018-04-19/20180419130400123.jpg" /></p><p> 32年坚持不上市也不融资,而且只做调味料一个领域,虽然每盒只有8分钱的微薄利润,但年利润却能达到两三个亿!</p><p> </p><p> <img alt="" src="/Public/Upload/image/2018-04-19/201804191304001234.jpg" /></p><p> 虽然王守义早在2003年便去世了,可十三香并没有放弃对慈善事业的投入,扶贫、修路、建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学生,光捐出去的钱就已经超过了两亿!</p><p> </p><p> <img alt="" src="/Public/Upload/image/2018-04-19/2018041913040012345.jpg" /></p><p> 王守义投资修建的十三香路</p><p> 起源于北宋的开封,曾是宫廷御膳调料</p><p> 明朝时,王守义祖上在开封府做官,后因那时官场混乱,自己又生性耿直,最终不免得罪于权贵,辞官而去。因其精医术、明性,于是在开封府寺后街开了一家铺,专营草、香料,为铺起名&ldquo;兴隆堂&rdquo;。</p><p> 乾清年间,兴隆堂推出一种秘制调料,因其性能独特而名扬东京,被收入御膳,供宫廷享用。清朝覆灭,战乱四起,王守义随家人逃荒到河南,临死前祖父把从带出宫来的秘方交给了他,并嘱咐他好好保管。</p><p> </p><p> <img alt="" src="/Public/Upload/image/2018-04-19/20180419130400123456.jpg" /></p><p> 明末时期,这种秘制调料的配方便被王守义祖上带出了宫廷。</p><p> 到了清末战乱四起,王家人被迫流离失所,但好在秘方得以保存了下来,而王守义制作调味料的手艺,便是年幼时从父亲王文学口中得知的。</p><p> 为养活一家人,从驻马店一路卖到石家庄</p><p> <img alt="" src="/Public/Upload/image/2018-04-19/201804191304001234567.jpg" /></p><p> 1959年闹大饥荒的时候,严重的地方颗粒无收,许多人为了生存只能吃树皮和野菜,甚至吃才吃的野草,而王守义一家也好过不到哪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孩子们饿的嗷嗷直哭。</p><p> 同样饿得急了眼的王守义突然想起祖传的调料秘方,为了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他又重新改善了秘方,配制出一种新的调味料拿到街上售卖,取名&ldquo;十三香&rdquo;,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南到驻马店北到石家庄,都遍布王守义的足迹。</p><p> </p><p> <img alt="" src="/Public/Upload/image/2018-04-19/2018041913040012345678.jpg" /></p><p> 为了赢得信誉,王守义特意在每包调料上都盖了&ldquo;十三香&rdquo;的印章,盖上印章就有了字号,可以包退包换,通过这种方式,十三香很快受到老百姓的欢迎,逢年过节大家伙也都愿意多买点。</p><p> 19年,发展到,农村开始进行所谓的&ldquo;割资本主义尾巴&rdquo;,无人敢再经商做买卖,王老先生无奈只得停止了十三香的加工出售。</p><p> </p><p> <img alt="" src="/Public/Upload/image/2018-04-19/20180419130400123456789.jpg" /></p><p> 直到1984年,跑到驻马店定居的王守义才在儿子王银良软磨硬泡之下开价家作坊式的调味厂,申领了营业执照,租摊位加工十三香,取名&ldquo;兴隆堂十三香调味厂&rdquo;,虽然起始资金只有100块钱,但好歹是把家业捡起来了。</p><p> 1984年末,王银良毅然停薪留职,开始和父亲与三弟一起经营十三香。</p><p> 1985年初,他们开始设计十三香包装,并正式申报十三香调味品包装注册。</p><p> 1987年1月获取了国家工商行政局商标局颁发的注册证。</p><p> 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坚持雷打不动的出摊</p><p> 调味厂开是开起来了,可全部员工也只有王守义和仨儿子,但王守义并不在乎这些,他认为只要童叟无欺,货真价实地做生意,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宽的。</p><p> 每天凌晨五点,天上还泛着点点星光的时候王守义就拉着辆破旧的人力车来到市场上,等到人稍微一多了他就开始吆喝起来,一整天下来,嗓子都是哑的,回到家后交流都靠打手势。</p><p> </p><p> <img alt="" src="/Public/Upload/image/2018-04-19/2018041913040012345678910.jpg" /></p><p> 春去秋来,到了冬至这天,寒风飕飕的像吹哨,街上都结了冰,王守义特意拉着儿子们起了个大早,因为冬至是老百姓比较重视的一个节气,买调料包饺子的人肯定不少。</p><p> 王守义本想着趁冬至这天大赚一笔,存点钱过个好年,结果爷四个在刺骨的寒风中冻得直哆嗦,喊了一天,手脚冻坏了不说,到天黑才卖了一块多钱,王守义看着快被冻成冰棍的儿子们,又低头看看手里的一块钱,他一句话没说,那晚王守义一夜没睡。</p><p> 到了第二天,王守义看着熟睡的儿子们,心疼的直掉眼泪,可他还是狠着心把三个孩子从热乎乎的被窝里喊起来,继续到市场上摆摊。</p><p> </p><p> <img alt="" src="/Public/Upload/image/2018-04-19/201804191304001234567891011.jpg" /></p><p> 那时候卖调味品生意的小贩大多是逢年过节卖一阵子就收家伙不干了,不论是寒风严冬还是烈日盛夏,他从不间断出摊。</p><p> 由于采取薄利多销的办法,他的生意越来越火,他的摊前每天都排着长长的队伍,甚至连周边村镇上的会特意绕道去王守义的摊上买几包兴隆堂十三香。</p><p> 生意慢慢好起来以后,王守义并没有偏安一隅,而是思忖着如何扩大规模,买的人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爷几个实在忙不过来,于是王守义收购了几间房屋,买了机械,又添了些人手,十三香的生产量瞬间翻了上百倍。</p><p> 只要进了十三香的门,都是一家人</p><p> <img alt="" src="/Public/Upload/image/2018-04-19/20180419130400123456789101112.jpg" /></p><p> 王守义十三香大楼</p><p> 到1997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王银良将原企业升级为驻马店兴隆堂十三香调味品有限公司,由自己担任法人。</p><p> 到了1998年集团成立时,王守义十三香的注册资金差不多在8000万元左右,年额超过4亿,与十几年前100块钱的启动资金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虽然企业越做越大,但王守义依旧坚持一日三餐粗茶淡饭,身穿棉布衫,脚蹬老式圆口布鞋,拄着手杖往员工堆里扎。</p><p> 由于长年累月的艰辛操劳,晚年的王守义身体很不好,即使是这样他依旧会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去厂区各个地方查情问暖,在他心里,这些年轻的员工就是自己的孩子。</p><p> </p><p> <img alt="" src="/Public/Upload/image/2018-04-19/2018041913040012345678910111213.jpg" /></p><p> 苦了一辈子的王守义苦怕了,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再受苦,每到冬天,王守义总爱去宿舍里转一转,问问员工们的棉鞋发没发,宿舍的门窗是否遮风挡寒,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能冻着。</p><p> 到了夏天,王守义也不闲着,他总会去生产现场看一看,亲自送去解暑的西瓜和绿豆茶,叮嘱孩子们把驱蚊避蝇的都打了,免得晚上睡觉被蚊虫叮扰。</p><p> 不仅如此,每天饭点前王守义必定要去餐厅看一看,再三叮嘱厨师要变着花样做饭,一定要让孩子们吃饱吃好,儿子们看不下去,就劝王守义在家安养晚年,企业由他们顶着,出不了什么岔子,可王守义老是不放心,告诉儿子们绝对不能亏了员工,企业是他们用汗水换来的,钱不花在他们身上,花哪去呀。</p><p> 去世前几个月,心力交瘁的王守义大口大口地吐着殷红的鲜血,但他总是顽强地挺着,强忍着疼痛,像往常一样,拄着手杖,去工地、去车间、去宿舍、去餐厅奔忙,2003年,王守义最终还是舍弃了操劳了一辈子的十三香,撒手人寰。</p><p> </p><p> <img alt="" src="/Public/Upload/image/2018-04-19/201804191304001234567891011121314.jpg" /></p><p> 时至今日,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4个产品主车间、4个产品分车间、1个技术中心及其他配套企业的大型企业集团,香辛料调味品产量全国最大,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十大调味品生产加工企业名单。</p><p> 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自建立企业30多年来,王守义十三香没有向各类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借过一分钱,完全是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多家省会银行的主管表示,他们曾多次想方设法规劝王银良他们贷款,但后者根本置之不理。</p><p> 王守义十三香的员工多的是建厂时期的元老,许许多多人从愣头小子了不惑之年,一些员工至今仍记得当年的情形,背有些微驼的王守义用河南话跟他们说:&ldquo;进了十三香的门,都是一家人。&rdquo;</p><p> <img alt="" src="/Public/Upload/image/2018-04-19/20180419130400123456789101112131415.jpg" /></p><p> 做实业,企业家们常说的一句话是,&ldquo;质量和信誉是企业的生命&rdquo;。但许多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将这句话忘掉。但王守义十三香没有。</p><p> 这么多年来,该企业一直严守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对外也秉承物美价廉、薄利多销的原则,因而备受业内外服膺。从外购原材料的遴选到产品的检验,他们都制定了严格的办法和工作程序标准。</p><p> 特别是在同行业中率先使用电子配料工艺,有效克服产品批量差异问题,并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采用计算机应用,一举将延续几百年的手工作坊式生产转变成能够连续机械化作业的大工业生产。</p><p> <img alt="" src="/Public/Upload/image/2018-04-19/201804191304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jpg" /></p><p> 早在2007年前后,王太白从英国归来创业,就劝他二伯王银良投资房地产。但后者反劝他在王守义十三香好好做事,&ldquo;你当年留过,不准家人做房地产生意,挣惯了快钱,就不会再安心做实业了&rdquo;。近两年,他看公司既不多元化发展,也不上市,连产品价格多少年来也都不变,忍不住就在父亲王铁良面前嘟囔了几句,当即被呛了回来:&ldquo;上市是圈钱,想那不切实际的玩意儿干嘛。&rdquo;</p><p> 这样的&ldquo;保守&rdquo;,让王守义十三香一直如埋首耕地的老牛,既不快又不慢地往前走着。但回过头来看,它所耕作的土地面积,不知不觉已变得极大,将许多&ldquo;快马&rdquo;&ldquo;慢驴&rdquo;远远甩在后面。这,或许就是持久的魅力。</p>
点 赞

296

上一个:
下一个:
 
本站推荐:
一周最热 _ 一周热点的美文文章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百知鸟文集声明
Copyright©2024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联系我们 - Email:2894035371@qq.com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