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实现您的创业理想-百蓝鸟创业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自媒体 > 大消费 > 

新零售的深坑与机会

作者:佚名     时间:2019-09-24 03:00:00     浏览:5153    
<p><img src="oss.cyzone.cn/2019/0924/09320c576385f47dc176e047bbe7aa41.jpg?x-oss-process=image/format,jpg" alt="图虫创意-217550616289083467.jpg"/></p><p>编者按:本文来源李檬相对论,作者李檬。</p><p>现在流量很贵,100个人进入商圈,20个人进店,可能10个人试过,最后有4个人购买,2个人绑卡。这没什么可说的了。旧的零售方式面临瓶颈,激发出了新零售。</p><p>回想2016年“新零售”初被提起时,已经过去三年,这期间究竟发生什么改变,你赚到了么?</p><p>这里,我想从一个老故事说起:多年以前,一位超市老板对宝洁公司说“只要架子上Pamper尿布(宝洁旗下爆款产品)一卖完,新货就到,不必每次再走订货的手续。”</p><p>宝洁公司十分配合,甚至将两家计算机连到一起,做了一个尿布自动补充系统。</p><p>不久,宝洁公司将这个“尿布”系统推荐给两大零售巨子——凯马特(Kmart)和沃尔玛(Wal-Mart)。</p><p>沃尔玛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了这个“尿布”系统,并将更多品类连接进来,后来越做越大,渐渐成了全球零售霸主;凯马特试用一段时期以后,取消了续费,霉运来得很快,这家百货公司后来遭遇了破产,被西尔斯百货(沃尔玛之前的零售霸主)并购之后,2018年西尔斯也垮掉了。</p><p>那段时期,“尿布”系统(自动化的供应链)就是新零售。</p><p>进入电商时代,在消费场景不断重构的大背景下,现今你觉得“新零售”是什么?我简单做一点归纳:</p><p>第一阶段&nbsp;&nbsp;</p><p>最早提“新零售”的阿里电商认为,线上会员是新零售的核心,“要把会员变成可以的资产”,不同等级会员享受不同组合的“服务包”,要使用户有“特权感”。</p><p>第二阶段&nbsp;&nbsp;</p><p>雷军将“新零售”视作效率,要把电商的经验和优势发挥到实体零售中,同时将(线下)体验、(线上)价格优势做到极致。特斯拉的做法与之类似,2019开年以来,特斯拉将取消一线提成,逐步关闭线下门店,特斯拉电动车的所有,将转向用电商的手段解决实体的效率问题。</p><p>第三阶段&nbsp;&nbsp;</p><p>科技赋能零售,比如形形的“无人超市”吸收了大量风险投资,无人货架一度大量铺开,声势很高,但终究未能成为主流。</p><p>第四阶段&nbsp;&nbsp;</p><p>“红人带货”逐渐给消费市场带来新的变量,孵化红人、产出KOL(意见领袖)很快成为主流营销策略,比如京东商城今年要投入至少10亿资源,用于孵化TOP红人,而且专门设置了“京品推荐官”。</p><p>如此看来,新零售究竟“新”在哪里?</p><p>无非是买家更舒服,卖家更赚钱。</p><p>可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不赚钱、不舒服?</p><h2 >01、“新零售”有一个深坑</h2><p>有人发问,“新零售”最大的坑是什么?我说,是没有常识。</p><p>盒马鲜生一直被视作“新零售的网红公司”,这个新零售的最主要特征集中在两点:</p><p>一是盒马重新定义了“新鲜”,以前家里买肉、蔬菜,要买一周或者三天,现在通过盒马,可以只买当天的菜,也就不用再把多余的份量放到冰箱中保存,可以不要冰箱了。</p><p>二是用户频繁购买,沉淀了海量用户数据,只要数据足够多,卖家可以比用户自己更了解用户。</p><p>阿里巴巴CEO张勇在做盒马鲜生之前,定了四条刚性标准:第一,线上交易要大于线下;第二,线上每天的单店订单量要超过5000单;第三,App不需要其他流量支持,能够生存;第四,在冷链物流成本可控的背景下,实现30分钟送货上门。</p><p>这非常考验能力,成本管控的难度特别高,至今,盒马鲜生很多的店是亏钱的。</p><p>更重要是,盒马鲜生只能做周围3公里内的生意,范围大了,效率(承诺)难保证。</p><p>可是,3公里范围内的用户流量是有极限的。就算这个区域的收入特别高、人口密度特别高,但用户流量、实际需求就这么大,卖东西的毛利率提升一定面临一个天花板。</p><p>归根到底,这是赚效率、赚的钱。</p><p>你的综合成本有一个警戒线,你要绷得很紧,稍不留神就可能出现亏损。</p><p>哪怕你在数据算法上、在支付技术上、在物流配送上、在建仓策略上、在创造场景上,下足了功夫。可是,物理的极限(用户流量)还是在那里,始终在那里。</p><p>如果有竞争者(比如美团买菜)进入,区区3公里范围内的狭窄,局面就演变成了一场“茶壶中的战争”,价格压到骨头,最后是消费者都赚到了,卖家只能沉淀一点流量而已。</p><p>这种新零售模式,是在“(下有)紧绷的成本警戒线”与“(上有)确定的流量极限”之间的狭窄地带艰难盈利。</p><p>相比之下,小米公司所推动的新零售和效率,是有“交叉互补的产品矩阵”作为支撑,小米可以利润很低(净利润率不超过5%),但高毛利率的周边产品(诸如、手环、充电宝等)可以进行补偿。如果没有这一前提,小米那种新零售模式怕是也难以持续。</p><p>苹果的线验店,无论如何算不上新零售,这还是一家传统品牌公司,卖东西主要依赖于非常优质的产品,然后用线下店去打造更好的体验。苹果所有线下店的选址还是黄金商业区,靠人流量获客。</p><p>可是,苹果体验店不用靠拧毛巾式的赚钱,因为不断升级技术体验、迭代产品、完善产品组合,苹果公司的毛利率提升是没有天花板的——除了硬件(精致的产品矩阵)赚钱,软件(数字产品和知识产权)赚钱,流量本身也是利润来源(Google每年要给苹果公司100亿美元上下的流量付费)。</p><p>如此看来,你能说国内那些新零售公司就比苹果公司的传统零售更好吗?</p><p>“新零售”有一个深坑,很多人像关在一个黑箱中想问题,但商业的维度并不是只有速度和效率。</p><p>很多大家都看好的网红品牌、商业模式,或许已经逼近一个难熬的极限。</p><h2 >02、零售本质:抢流量,赚金融的钱</h2><p>如同前几年的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新零售也使很多人再次重复了“风口之下,尽做蠢事”。想到的都是错的,看到的都是表面现象。</p><p>比如,新零售能解决品牌公司的成本结构问题吗?</p><p>品牌公司的最大成本不是广告预算太高,因为用好了完全可以赚回来;不是员工薪酬太贵,他们是帮你打天下的;不是研发、物流甚至渠道,这些成本是可以被摊薄的。</p><p>品牌公司的最大成本,永远是一条裤子要摊三条裤子的成本,另外两条是库存。</p><p>因为卖不动,库存和账期拖死人。</p><p>比如新零售也创造了一些“伪需求”,最典型的是“无人超市”。</p><p>超市有没有人,这重要吗?顾客最在意的,是东西好不好,价格是不是最便宜,以及结账要排队多长时间。</p><p>现在,很多人想让无人机送货进来,但这已不是商业问题了,而是能否允许,航空是有管制的。</p><p>很多的创业失败、投资失败,都是对常识问题视而不见。</p><p>零售的真正本质是什么?是流。</p><p>当今世界流量最大的实体零售公司是Costco(好市多),Costco近日落地上海,开业第一天就因为人潮汹涌,被迫在下午1点就暂停营业。当天购物的人实在太多了,进停车场需要排队3个小时,结账需要等待1-2个小时。</p><p>数据上看,Costco的门店数量,只有竞争对手沃尔玛的6%,但是实现了沃尔玛20%以上的额,足见Costco的店面流量多么惊人。</p><p>可是,近几年Costco每年的会员费收入是20多亿美元,净利润也是20多亿美元。表面上看,Costco的零售收入实际上没赚钱。可是,你知道这些零售商真正的利润来源在哪里吗?</p><p>超市卖东西都是当场收,给供货商结账则要拖到几个月后,那么,这一大笔货款就会“无偿地”沉淀在超市的账上,沉淀一段时间,这笔“沉淀资金”就相当于供货商在超市的一笔“无息存款”。</p><p>哪怕超市用这一大笔“沉淀资金”做最笨的投资,放在非常安全和灵活的货币基金里,也能产生不小的投资收益。</p><p>零售商主要赚的,已经不是卖东西的差价,而是赚金融的钱。</p><p>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传统零售商,现在有将近一半的净利润来自金融业务。中国本土的电商巨头京东商城,也在朝这个方向去做,预计不久超过50%的净利润将源于金融业务。</p><p>电商公司做金融,某种程度上专业性是不够的,但这种不足可以用技术和其他方式来弥补。</p><p>比如京东商城会给大量中小供应商提供期限灵活的线上,银行发放贷款一般需要有抵押担保、有严密风控,京东商城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数学模型、风控体系,但它有物流仓储,有大量中小企业的货物在系统里,而且它知道货物的价值——货物即信用抵押,高效的IT系统对其实施精准的跟踪。</p><p>这可能给很多人泼冷水了,那些主流零售巨子,核心部分是金融。你看阿里巴巴集团,如果拿掉支付宝(以及蚂蚁金服)以后,还剩下什么?</p><p>零售商向来将资金链、流视作生命线,这就又绕回那个老问题——流量。前面提到的盒马鲜生、美团买菜,哪怕不赚钱,也要吸收流量、保流。</p><p>现在成为流量中枢的,是红V和KOL(意见领袖)。当然,KOL与KOL价值是不一样的。曾经最红的咪蒙、六神磊磊,只能用来打广告;而雪梨、薇娅就不一样了,2018年“双11”,一个薇娅直播2个小时,就卖了2.67亿元的货,这简直是奶牛,大量沉淀资金可以衍生可观的金融回报。如果你从金融操作(而不仅是广告营销)的角度,看待这些带货红人们的价值,情景会很不一样。</p><p>外界一谈到“新零售”,就是极致体验、效率。可是真正基于商业逻辑,洞察了零售商的基因组件,立足流量、赚金融的钱,仍是零售公司的基本生存原则。</p><h2 >03、未来展望</h2><p>过去几年,新零售有一个鲜明标志——“30分钟”心理关。</p><p>用户心中已经默认,未来买水果、外卖、可乐甚至冰箱,都要30分钟送到,盒马鲜生已经开了这个头。当这一点成为常态时,已明显拉高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这种高效率反而是一个基本门槛,而不是什么消费体验。</p><p>可以预期,未来,“新零售”的各种新标准会层出不穷,将使零售业的门槛不断增高,卖东西也会是一个高难度动作。</p><p>当初,盒马鲜生首店开业一年就基本实现盈利,且年度平效达到5万元/平,是传统超市的4至5倍。当盒马加快跑马圈地的时候,竞争对手(易果生鲜、美团买菜)很快进场了,业绩增长的天花板立刻触手可及。</p><p>所以,瑞幸咖啡作为新零售的第二个经典案例,一开始就流血扩张,就是要使竞争者知难而退。</p><p>“新零售”能否避免这样一种3公里内的战争?</p><p>回归常识,买家更舒服、卖家更赚钱仍是一个必要的检验角度。</p><p>如此看来,不论是不是新零售,小米之家现在的平效可以达到27万/年,苹果是40万/年,也许这才是可持续的生意。</p><p>科技持续赋能商业,这是必然趋势。</p><p>但科技触发的效率,一定是帮你赚钱的,而不是逼你流血换流量。所以,行业必将回归正常。</p><p>世界纷扰焦虑,不如回归常识。</p><p>抢到风口、做好生意,这无可厚非。但基于常识,避免踩坑,也是在创造价值。</p><p><br/></p>
点 赞

343

上一个:
下一个:
 
本站推荐:
一周最热 _ 一周热点的美文文章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百知鸟文集声明
Copyright©2024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联系我们 - Email:2894035371@qq.com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